高新区三小2022-2023年度第二学期“七个一”工作总结
以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及科研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学期,我认真落实教科室主任科教融合“七个一”工程即每学期订好一份计划、参与一个课题、开展一次活动、读好一本书、做好一次讲座、带好一个团队、推荐一批成果。现将“七个一”工程的实施情况做如下总结:
订好一份计划:
以太仓市科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质量、公平、多元、特色、关爱”五个维度,结合学校“雅韵课堂”教学主张,写好“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变革教与学实践方式的研究”的课题计划。坚持“科学引领、科教融合、科研求质”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向着“活力科研”的目标迈进,着力做好学校科研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综合教育水平。
1. 做好研究,提高学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反思能力,发挥科研引领作用。
2. 有力助推,科学开展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科研训校本探索。
3. 创新服务,搭建教师展能与发展平台,深入校本特色研究,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二、参与一个课题:
本学期,参与“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变革教与学实践方式的研究”的研究。2023年3月24日开展了“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变革教与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的中期汇报活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严乃超主任、倪夙敏老师和两个课题组的成员们参加了本次活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严乃超主任、倪夙敏老师首先对本次的课题研究课进行了评课,随后对两个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估指导。严乃超主任提出数学绘本阅读是为教学数学而服务的,同时倪老师也对“云平台+”对教学变革的具体化策略作了进一步的指导。我根据专家指导,进一步修改中期报告,规范下一步研究计划。
三、开展一次活动:
我组织各课题主持人收看了《跨学科学习》的线上视频学术报告,并进行研讨。跨学科主题教学本身便蕴含整体主义价值取向。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题统筹性”,超越了以学科知识为起点的开发逻辑或者以不同学科内容简单拼凑的整合方式,重视通过有意义的主题统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评价各个环节,以实现课程内部诸要素在跨学科方式下的有机统一,从而指向核心素养,发挥整体育人功能。引领我们的课题主持人在跨学科背景下做好课题研究。
读好一本书:
结合教师发展中心下发的电子刊物《燃荻》,我认真阅读,并组织青年老师一起交流阅读感受。老师们从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等方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经验谈自己的感受。在分享过程中,我将自己爱读的书籍推荐给大家,并针对有关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给出对策,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做好一次讲座:
做了一次课例研究的讲座,课例研究使各个课题研究的成员更容易形成研究的共同体,在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过程中,激发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得被动合作转变为主动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特别是通过合作成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教师之间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合作文化。教师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快連成长,避免走许多的弯路,只有成功的合作才有可能出现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学科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课例研究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科研课题,逐步把教师引向研究的道路上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碰撞、思,然后互相磨合、消融,最后寻求平衡,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改进课堂的目的。
六、带好一个团队:以“博雅星工厂”为主阵地,继续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学期中,学校又为陈怡、赵凡琳、周岗三位老师聘请了名师担任导师,邀请每一位导师到校,由徒弟现场展示课堂教学,导师进行细致指导、点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博雅教师们能精心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邀请导师指导,争取更多发表、获奖的机会。学校还为他们搭建了很多参与省级等高层次的培训班学习和公开教学、评优比赛的平台,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各级学科带头人。
七、推荐一批成果:向省级杂志《新课程》、《新校长》、《小学科学》、《华人时刊》、《启迪》等推荐教师文章。本学期,我校教师文章省级发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