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小学教学模式存在课堂反馈缺乏有效互动、教学决策缺乏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缺乏全面评估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尤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化解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教学内容与方法“杂”与学科素养要求“聚焦”之间的矛盾。
数智课堂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借助人工智能实现提质减负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它通过自适应学习系统为学生生成精准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并帮助教师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采用大数据分析教学问题并精准施教,为小学各学科教学现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遇。
2024年4月24日下午,在前期使用的基础上,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邀请太仓市“数智课堂”团队贺老师在报告厅进行了相关进阶培训,全体教师参会。
人工智能拓宽了数据预测与涵义挖掘的应用领域,能够科学预测对象行为并进行系统评估,实现教学中的即时互动与个性化指导。“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应借助人工智能对教学全流程进行优化。
一是完成对课程的精准备教。通过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在新授课、复习课等情景下优化教学设计和备课教案。
二是实施对课堂的精准反馈。通过平板电脑,教师在课堂上可随时发布任务和练习题目,学生作答提交后,通过平台的智能批阅,教师能得到精准反馈的学情。
三是突出对作业的精准辅导。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作业后,后台自动生成作业诊断报告的大数据,帮助教师快速、精准地定位讲评重点,提升作业讲评效率和讲评质量。
四是实现对试卷的精准分析。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可比较分析不同学生、学科、班级、学校的优势与不足,对师生的教学行为做出预测和干预。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检测评估等方式进行的。数据指导下的教学互动,一方面通过人机互动增强了师生的互动体验,为学生提供了深度参与课堂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可实现对教学问题的可视化与即时反馈,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更容易发现学生出现的个性化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数智课堂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细致、多维度数据采集与汇总分析,既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情,减轻了教学压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减轻了课业负担。
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平台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在收集大量的学生测评数据、考试数据、学习行为数据后,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业动态、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情况,达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教育数据面临着数量少、质量低、来源杂、统计不规范等问题。教师是数据的发掘者和使用者,教师的数据素养直接决定着数智课堂的教学成效。数智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数据意识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优化数据使用成效。一是提升教师的数据意识,教师要对数据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二是培养教师的数据应用能力,教师要能挖掘出数据的深层内涵,提高根据数据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三是提升教师的数据伦理观念,关注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这需要教师树立数据驱动的理性判断意识。
教育大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是有效教学决策的前提,学校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从教学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数据统计的规范化等方面着手对其继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