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承办苏州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4-17 点击数:

2025年4月16日,苏州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成功举行。苏州市信息科技教研员席菁老师、各县级市(区)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以及来自全市近百名信息科技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霍文兰老师执教了《课内古诗探秘之旅——数据的图表呈现》一课。霍老师立足校本学情,创新性地以"诗词探秘"为教学情境,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构建了"认知-实践-应用-优化"的完整学习闭环。课堂容量大,达成度高,学生氛围好,是一节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项目整合课。本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陶芬执教了《“数”说零食——数据的图表呈现》一课。陶老师的课程采用"科学+信息"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日常接触的零食成分为切入点,巧妙地将图表知识和健康知识有机结合。每个教学环节后所设置的形成性评价,在帮助学生及时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让教师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教学策略,精准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孔静洁老师执教《数据的图表呈现》。本课采用动物园的情景,分别围绕“义工我会排”、“游乐设施我会选”、“动物乐园我规划”三个活动开展,通过比较高效的图表工具,小实验得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后在掌握了工具和方法后完成一个动物的投资和设计项目,图表的学习与应用融合在解决问题之中。体现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世界中得心应手的生活”这句话。

课堂展示之后,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周雅楠老师、吴江程开甲小学吴敏娜老师、姑苏区沧浪新城第三实验小学于鑫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这三节公开课亮点纷呈,都聚焦学科素养培育。或借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或采用跨学科融合,丰富课堂内涵;或依托 AI 工具,提升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力,以多元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科技素养,为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生动实践,助力教学精准推进席菁老师进行了总结点评:课堂以项目化串联教学,融入跨学科知识,打造真实课堂。结合实验教学,让学生身处真实情境,收获真切体验。同时,信息老师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有评价到进行有效的评价,进而借助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等进行反馈,精准推动课堂,全方位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孔静洁老师以《校本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模式与体系构建》为主题,从以梯度化培养为内核,构建能力进阶课程链;以教学实验室为引擎,打造沉浸式学习场域;以竞技式比赛为载体,构建结构化培养体系三方面介绍了校本课程数字化转型清晰路径。其模式与体系紧密围绕学生能力提升,极具实操性与前瞻性,对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进程意义非凡

太仓市高新区第三小学陈武老师以《数智赋能传文脉,楹联铸魂育新人》为主题,分享了数智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该校通过开发“楹联智能体”、开设Scratch动态诗词编程课并构建“诗词AI创作工坊”等数字化手段活化传统文化,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将数智与传统文化融合,探索出独特育人路径,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者。

吴江北门小学林椿老师《融和•破风•智创:北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校本教研的“1+N”模式实践》作了精彩分享。林老师指出,校秉持“融和共生态 理念,让校本基因与学科实践耦合赋能,积极构建良好教研生态。通过“破风新范式”,深入开展“1+N”教研模式的校本实践大胆创新教研路径。最终实现 “智创绽芳华”,成功推动校本教研的增值性成果转化,为学校信息科技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次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深化教学研究。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评”实践范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更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准高效,助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提质增效,为培育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太仓市高新区三小版权所有